黃瀞凱物理治療師

黃瀞凱 – Clinical Director & Physical Therapist

物理治療師國家考試合格,擅長骨科物理治療、徒手物理治療、動作控制訓練,曾於永仁女籃、國泰女籃、中正高中、三重高中參與場邊防護工作,利用運動貼布、肌內效貼紮以及動態貼布輔佐評估治療,以控制疼痛和矯正動態鍊姿勢,進而協助運動表現。

學歷:

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肌肉骨骼與動作科學實驗室 碩士

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

相關證照及課程進修:

人體動作控制訓練 Kinetic Control: Movement Solution Lv1-3 課程認證

內臟筋膜鬆動術 (Visceral Manipulation) Lv1-2課程認證

動態貼布貼紮訓練 (Dynamic taping) 課程認證 Lv1

皮拉提斯 (Balanced Body Pilates) 墊上運動指導員 課程認證

中華肌內效協會 C 級貼紮認證

初級救護技術員 EMT-1

碩士論文:

腰髂控制、動態姿勢控制及骨盆運動學與慢性踝關節不穩定之運動員之關聯性

Lumbopelvic Control, Dynamic Postural Control and Pelvic Kinematics Associated with Athlete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

開設課程:

與肌力體能合作的初衷

記得幾年前在永仁女籃投身於防護工作,在高壓以及高強度的訓練下,選手身上不乏許多舊傷與新傷,甚至在環境壓力下,帶傷上陣是家常便飯,治療師只能在不妨礙專項訓練的前提下,盡量的減緩他們的不適,給予他們基礎的復健訓練,為的就是讓他們能在場上多投一顆球,多搶一個籃板,多一個被看到的機會。

但對於運動專項的選手來說,難道減緩他們的疼痛,就夠了嗎?基礎復健訓練之後,然後呢? 對於追求運動表現的選手,真的這樣就夠了嗎?即便沒了傷痛,在肌力與體能的條件不夠好的情況下,勉強回場,也只會增加受傷的發生率,最後落入不斷下場與回場的惡性循環當中。

我明白從傷痛解除到運動表現仍有一個缺口,光靠物理治療或是肌力體能單一個專業,是沒辦法達成的。如同Searchannel尋動率創辦人說的,物理治療師先把一個「受傷的人」變成「可以運動的人」,但要再透過肌力與體能專業變成「會運動的人」甚至「專項運動的人」,才能夠往上提升運動表現。這是專項訓練共同的目標。

物理治療與肌力體能並不衝突。

專業之間互相踢皮球或是互相吃豆腐,往往都是因為「不了解」彼此擅長的專業在哪裡。還記得有一次去健身房想要做硬舉,想說應該看個YouTube影片就知道怎麼做了,反正看動作對物理治療師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,結果因為不了解動作的要訣,因此下背痠痛了好幾天….。

之後,親身體驗上過教練課才知道,原來重訓的動作要求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。

例如,傳統硬舉,在腰椎骨盆維持中立的情況下,肩胛穩定後利用下肢的力量把槓鈴從地面上舉起。看似簡單的動作,但是….

如果有人因為腰痛而無法維持腰椎骨盆中立呢?或是髖屈不夠都在彎腰呢?或是肩膀半脫位槓鈴抓不住呢?如果我可以知道重訓的動作要素,那我更可以知道受傷後復健應該要朝什麼方向進展,如何銜接下一步的肌力體能訓練。

我可以知道腰椎骨盆少了什麼動作方向的能力,利用物理治療手法以及肌肉誘發,去協助找到腰椎骨盆中立的位置。

我可以找出髖屈不足的可能原因並改善,協助預備姿勢以及離心階段的姿勢正確,避免過度彎腰。

我也可以找出肩關節慣性半脫位的方向,針對特定方向做動作控制,協助握槓時肩關節穩定。

與肌力體能教練建立溝通語言,共同解決問題,物理治療與肌力體能是可以互相配合,同時並進的。

物理治療三部曲

動作評估:找出有問題的動作方向,並且分析是哪些解剖構造受到限制或是哪個部位發生動作代償。

症狀控制:利用物理治療手法、各種貼紮技巧或是動作控制學習,進而減緩症狀。

傷害預防:根據動作評估結果給予特定肌群的訓練,減少動作代償,同時與肌力與體能銜接,最終達成傷害預防的目的。

更多黃瀞凱物理治療師撰寫文章:

  • 追蹤治療師Instagram:點我
  • 加入治療師個人官方LINE:點我

治療師個人Instagram

@chingkai_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