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正確的動作模式」是執行重量訓練最為關鍵的要素。對第一次接觸重訓的我來說,教練精確的指導與學生安全的實作是我首要考量的重點,也因此找上了具備物理治療與運動訓練背景的尋動率團隊。
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執行動作是教練的基礎,分析學生為何無法正確執行更是一門學問。
尋動率的張教練不僅對動作的觀察抑或課程中的提問,皆非教科書般的制式回答,而是真的能依實例提供專業的見解。發現並分析學生的問題,再將複雜的活動拆解成簡單的單關節運動,藉此讓同學直接、快速的理解問題的源頭並加以改正。
課程以外的時間,教練亦提供同學客製化的訓練菜單,並依狀況適時調整,系統性的整理
每週的訓練成效,也讓我們更直接地透過量化的數字發覺自身的進步。
在這裡上課的收穫不僅是對動作的理解,更多的是對自己身體的認識,非常推薦!
訓練不是只有一個平面、擺位與動作控制的關係、除了重量以外,其它衡量訓練成效的指標… 有太多、真的太多在教練課學到的觀念了。知識是一時的,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更是如此。然而培毅教練能帶給學生的,是整體思維的改變。對我而言,教練課最珍貴的地方就在這。
當我描述一個問題給教練時,他不僅是評估,並嘗試解決我的問題。他也會與我討論,訓練週期該如何調整、是不是動作選擇導致了這樣的結果? 專項訓練會影響嗎? 身體結構是環環相扣的,如果一時不察,是有可能導致訓練成效不佳、甚至受傷。努力很重要,但「方向正確地努力」更重要。
這是很珍貴的一個小時,平時認真訓練、準備好自己的問題,並大膽地與教練展開對話吧。
猶記得當時是看到蔡藥師的instagram才知道總教練這個人,當時我對健身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,覺得教練一定要練得很壯、做得很重才有資格教學⋯
在受到總教練的啟蒙後,徹底打破了我對健身的諸多迷思,也很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早點來上課,走了很多冤枉路。
總教練對健身知識的含金量很高,課堂內的所有文體有求必應,不會給你那種模稜兩可的答案或解釋,上課到現在沒有問倒他過。
知識和專業是有價的,所有專業都該被尊重,在這個健身教練門檻極低的迷霧環境裡,尋動率絕對是前面那座燈塔上最亮的那盞燈。
之前買過很多教練課,總教練是我遇到的第三位教練。自從練到3RM的重量,下背就開始怪怪的。找治療師治療,雖然有變好,但回到一定強度,下背緊繃感就會出現。我一直都說服自己,大重量難免不適,但這種感覺還是很煩躁。
後來上課才知道,除了骨盆問題,還有對腹內壓有一些誤解。以為就像網路上寫的呼吸文章那樣,一直不覺得核心有什麼問題。仔細練習之後,突然感覺以前都在亂練。
我覺得影響最多的是課表,以前偏向用體感決定訓練量多寡,教練的課表在動作選擇和強度拿捏,會有一種,快要練到極限,但又不會不舒服的問題。下背問題大概在跑完一個月的課表,就有好轉。意外的是,臥推還不小心進步了。
這幾次上課的心得是,如果訓練遇到瓶頸,除了反覆檢查動作,也要好好檢查課表設計。花了太多時間調整動作,結果換了課表就有很好的效果,早點知道的話,也許可以更快突破PR吧。
我來尋動率找培毅教練上課已邁入第二年,教練對於教學始終充滿熱情,不厭其煩的指導資質駑鈍的我,課後的付出也從不馬虎,自主訓練時如果有任何問題,也可以立刻詢問教練獲得解答。
教練要求學生除了上課之外,能夠花時間自主訓練,教練也會不斷進修,希望給學生更多更新的知識,讓我感受到培毅教練比起學生自己,更在乎所花的錢是否值得。
這裡沒有其他連鎖健身房的煩人推銷,不會強迫推薦課程。教室的場地設備跟器材都會定期維護清潔,不會躺到破掉的Bench,或是拿到很髒的槓鈴,或是踩在歪歪的地板上。
為了給學生更好的環境,也有新的科技儀器加入。不論是已經運動一段時間,想要更進步的人,或是剛開始踏入健身,害怕遇到不負責任的教練,不知道怎麼選健身房的人,都可以來尋動率上課,真心推薦!
想當初透過前教練認識了教練的教練Sirocco,不知不覺也快兩年了。
從深蹲會這裡痛那裡痛,到現在可以輕鬆負重超過自身體重,真的是很感謝。
最讚的是有課表可以按表操課,堪稱懶人救星。除此之外,結合X光機般眼神的動作指令,可以精確調整到最適合的發力狀態。
動作的選擇上,也可以根據平常自己練的場所跟活動度去做調整,量身打造。偶爾想不開去跑路跑,也都可以聊聊相關的訓練調整。